本報評論員
 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道德富礦。它不僅僅是一種智慧的哲學表達,更蘊含著一種昂揚向上的價值觀、道德觀、生活觀。
  在價值多元、個性彰顯的今天,節儉並非僅止私德的範疇。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,與我們正致力於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高度契合。基於這一點,倡導節儉,本身就是一種發展戰略。
  如今,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是不爭事實,曾經困擾大部分人的溫飽問題已成記憶。特別是新生代,自幼遠離艱辛困苦的生活境遇,對於節儉的認識,顯然難以做到感同身受,會覺得這個時代再談節儉似乎沒有必要。
  節儉是文明的底色。它一頭連著個體,一頭連著公民的責任意識,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為一體。
  “富強”、“文明”,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構成,也是民族復興的目標指向。一個浪費盛行的國家,不可能壘砌起真正的富強,不可能孕育出真正的現代文明。唯有在全社會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,才能在全社會養成 “克勤於邦、克儉於家”的國風、民風、家風。
  事實上,我們根本沒有到未富先奢的地步:儘管物質財富大大增加了,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但人均GDP離發達國家還有相當大的差距;在中國成為奢侈品消費第一大國的表象背後,全國還有近一億農村扶貧對象、兩千多萬城市低保人口以及眾多的困難群體。(下轉3版①)
  僅此一點,我們便斷然沒有任何理由奢侈浪費。
  倡導節儉,事關民族、國家未來的發展。節儉,對於家庭來說,承載著健康的生活方式,對於國家發展而言,便意味著生產方式、發展模式的優化、升級。鋪張浪費絕非小事,不僅因為它脫離我國基本國情、背離優良傳統文化,還在於它敗壞黨風、政風和社會風氣。失去了艱苦奮鬥、勤儉節約的精神支撐,民族難以自立自強,國家難以發展進步,政黨難以興旺發達。
  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、仍屬於發展中國家,這是我們在經歷30多年快速發展後依舊必須直面的國情現實。“勤儉辦一切事情”,仍然是我們必須秉持的基本遵循。“竭澤而漁而明年無魚,焚藪而畋而明年無獸”,這是人類一切經濟活動無法繞過的客觀規律。遵循這一規律,就需要全社會將節儉的理念內化於心,且外化於行,自覺節約一張紙、一粒米、一度電、一滴水、一兩煤……少些天價商品,少些豪華包裝,少些“舌尖上的浪費”,把艱苦奮鬥、勤儉節約作為長期堅持的戰略選項。這是我們最終實現發展方式轉型升級的著力點,也是夯實民族偉大復興徵程的基石。
  走向現代化的進程,就是走向文明的進程;現代文明,本身就包含著珍惜資源、珍愛環境的生活態度,包含著以艱苦奮鬥為榮、以驕奢淫逸為恥的精神境界。
  在物質日益豐裕的今天,節儉應當成為現代文明的一個顯著標識,是實現夢想時的主動作為。要努力使厲行節約、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,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,需要每個人的積极參与。
  越是文明進步,就越要崇尚節儉。  (原標題:節儉 是文明的標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t87wtbbp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